团兵行

· 王问
销镵钁,铸刀兵,佃家丁男县有名。 客兵贪悍不可制,纠集乡勇团结营。 宁知县官不爱惜,疾首相看畏占籍。 奔命疲劳期会繁,执戟操场有饥色。 星火军符到里门,结束戎装蚤出村。 将军令严人命贱,一身那论亡与存。 保正同盟卫乡里,何期远戍吴淞水。 极目沙堧白骨堆,向来尽是良家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销镵钁:销毁农具。销,熔化金属;镵,一种农具;钁,大锄。
  • 佃家丁男:指农民家庭的成年男性。佃家,租种土地的农户;丁男,成年男子。
  • 客兵:指外来的军队或雇佣兵。
  • 乡勇:地方上的民兵或义勇军。
  • 占籍:登记户籍。
  • 期会:定期集合。
  • 军符:军事命令。
  • 结束戎装:穿上军装。结束,整理;戎装,军装。
  • 保正:古代乡村的保长,负责治安和征兵等事务。
  • 沙堧:河边沙地。堧,河边的空地。

翻译

销毁农具,铸造武器,农民家庭的成年男子都被县里登记。外来的军队贪婪凶悍,难以控制,于是纠集地方民兵,组成团结营。县官并不珍惜这些民兵,他们相互看着,对登记户籍感到恐惧。疲于奔命,频繁集合,操场上饥肠辘辘。军事命令如星火般迅速传到每个家门,他们迅速穿上军装,早早离开村庄。将军的命令严厉,人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谁还顾得上生死。保正们联合起来保卫家乡,谁曾想却被远征到吴淞水边。极目远望,河边沙地上白骨堆积,那些原本都是良家子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农民被征召入伍的悲惨境遇。通过对比农民原本的农耕生活与被征召后的军旅生涯,诗人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破坏。诗中“销镵钁,铸刀兵”一句,既反映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也象征了和平生活的终结。后文通过“将军令严人命贱”等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中人命的轻贱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有力控诉。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