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出门春已半,荒草绿平原。 细雨石桥路,东风寒食村。 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 谁识当年恨,飘零杜宇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 荒草:指野草。
  • 细雨:指小雨。
  • 寒食村:指寒食节时的村庄。
  • 远烟:远处升起的炊烟。
  • 流水澹苔痕:流水轻轻流过,苔藓留下的痕迹。
  • 当年恨:指过去的怨恨或遗憾。
  • 飘零杜宇魂:杜宇,即杜鹃鸟,传说中是古代蜀国国王杜宇的化身,此处指杜鹃鸟的哀鸣,象征着悲伤和飘零。

翻译

春天已过半,我走出家门,只见平原上野草绿油油一片。 细雨中,我走过石桥,东风吹拂着寒食节的村庄。 远处的炊烟和浓密的树色交织,流水轻轻流过,苔藓留下的痕迹隐约可见。 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怨恨,就像那飘零的杜鹃鸟,哀鸣不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寒食节时春日的景象,通过荒草、细雨、东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诗中“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一句,以远景和近景的对比,加深了场景的层次感。结尾的“飘零杜宇魂”则巧妙地借用了杜鹃鸟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飘零之感,使得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