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三十首

崚嶒何来凛气增,舍此空轮无与胜。 吴天海色遥迎送,楚霜蜀冻交消凝。 荡涤赤日曳素练,消息银汉络珠绳。 从知白帝威权甚,万象泻影涵倾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 凛气:寒冷的气息。
  • 空轮:指天空中的日月。
  • 吴天海色:指江南的天空与海洋的颜色。
  • 楚霜蜀冻:楚地的霜和蜀地的冻,泛指寒冷的气候。
  • 消凝:消散凝结。
  • 赤日:烈日。
  • 素练:白色的绸带,比喻清澈的水流。
  • 银汉:银河。
  • 珠绳:珍珠串成的绳子,比喻银河的璀璨。
  •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之一,掌管西方和秋季。
  • 威权:威力和权势。
  • 泻影:倒映的影子。
  • 涵倾崩:包含、倾泻、崩塌,形容景象的宏大和动态。

翻译

何来如此高耸险峻的山峰,凛冽的寒气倍增,除了这空中的日月,再无其他能与之媲美。江南的天空与海洋遥相迎送,楚地的霜和蜀地的冻交织消散凝结。清澈的水流如白色的绸带在烈日下摇曳,银河璀璨如珍珠串成的绳子在夜空中闪烁。由此可知,白帝的威力和权势非常强大,万象的倒影在其中包含、倾泻、崩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壮丽景色,通过高耸的山峰、凛冽的寒气、江南的天空与海洋、楚地的霜和蜀地的冻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寒冷与壮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素练”、“珠绳”等,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最后通过对白帝威权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秋天万象的宏大和动态,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