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 春感

春光又到也,全不惜、霜鬓不禁愁。问归飞双雁,江南塞北,冰融风软,何处堪留?莫轻弃、鱼波翻縠皱,鹭影挂银钩。但爱风高,黄沙眯目,为贪月冷,白草含秋。 垂杨摇荡处,绾不住、绿水去悠悠。饶有荇牵翠带,难系浮沤。看彻踏青,眉皆黛蹙,相逢折柳,泪总珠偷。叹千金春价,一刻难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流子:词牌名,属于宋代流行的词牌之一。
  • 春感:指对春天的感慨。
  • 霜鬓:指白发,比喻年老。
  • 鱼波翻縠皱:形容水波荡漾,縠(hú)皱是形容水波纹的细腻。
  • 鹭影挂银钩:形容鹭鸟的影子映在水中,如同挂在银钩上。
  • 黄沙眯目:黄沙使人眼迷,形容风沙大。
  • 白草含秋:白草在秋风中摇曳,含有秋意。
  • 绾不住:无法挽留。
  • 荇牵翠带:荇(xìng)是一种水生植物,翠带比喻其绿色的茎叶。
  • 浮沤:水面的泡沫,比喻短暂无常。
  • 黛蹙:眉头紧锁,形容忧愁。
  • 珠偷:泪水偷偷落下,如同珍珠。

翻译

春天又来了,我却全然不觉得,因为我的白发已无法承受这愁绪。我问那归来的双雁,江南还是塞北,哪里有冰雪融化、风和日丽的地方可以停留?不要轻易放弃,看那水波荡漾,鹭鸟的影子如银钩般挂在水中。只因风大,黄沙使人眼迷,因为贪恋月光的冷清,白草在秋风中摇曳。

垂柳摇曳之处,无法挽留那悠悠的绿水。即使有荇草如翠带般牵绊,也难以系住那短暂的泡沫。看遍了踏青的人们,眉头紧锁,相逢时折柳,泪水总是偷偷落下。叹息那千金难买的春光,一刻也难以回报。

赏析

这首作品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鱼波翻縠皱”、“鹭影挂银钩”等,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同时,通过“霜鬓不禁愁”、“白草含秋”等词句,传达了作者对老去的无奈和对逝去青春的怀念。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王夫之对春天复杂而深刻的感受。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