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都官尝作代秋扇词予窃见其多怨尤不平之意非知道者之言遂赋此以广之非欲竞工拙于声律间也

明月悠悠掩素尘,不将流落怨时人。 千山雪满龙蛇蛰,一夜春归草木新。 雨后桔槔堪自废,祭馀刍狗向谁陈。 应知物理同消息,空为班姬赋损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郑都官:指唐代诗人郑谷,曾任都官郎中。
  • 代秋扇词:指郑谷所作的关于秋天的扇子的诗。
  • 怨尤:怨恨不满。
  • 知道者:懂得道理的人。
  • :创作诗文。
  • 竞工拙:比较技艺的高低。
  • 声律: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素尘:尘埃,比喻被遗忘或忽视。
  • 流落:漂泊失所。
  • 时人:当时的人。
  • 龙蛇蛰:龙和蛇冬眠,比喻隐居或不活跃。
  • 桔槔:古代的一种提水工具。
  • 祭馀刍狗:祭祀后剩下的草扎的狗,比喻无用之物。
  • 物理:事物的道理。
  • 消息:变化,消长。
  • 班姬:指汉代女文学家班昭,这里泛指才女。

翻译

明月被尘埃遮掩,它不会因为自己的被遗忘而怨恨当时的人们。群山被厚厚的雪覆盖,龙和蛇都进入了冬眠,但一夜之间春天到来,草木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雨后的桔槔似乎可以自废不用,祭祀后剩下的草狗又能向谁展示呢?应该明白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变化无常,空为才女班姬的诗文伤神又有何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月、山雪、春归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明月悠悠掩素尘”一句,既描绘了明月的静谧美,又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起伏、世事无常的洞察。最后,诗人以“应知物理同消息”作结,强调了理解事物本质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人生变迁应持有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王立道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