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春来常少两,入夏更焦枯。
远近多荒壤,流移已载涂。
九重宵旰切,百辟隐忧俱。
已见崇周祀,还闻赐汉租。
阴云迎晓结,甘澍应时须。
飒飒来千嶂,森森散八区。
野烟浮菽麦,夕照失桑榆。
水阔鱼龙走,城高鸟雀呼。
郁蒸愁并减,沾洒暍先苏。
此日休徵应,讴歌满帝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重:指皇帝。
- 宵旰:指皇帝勤政。
- 百辟:指百官。
- 崇周祀:尊崇周朝的祭祀。
- 赐汉租:赐予汉朝的租税。
- 甘澍:及时的雨。
- 飒飒:形容风声。
- 八区:八方,泛指各地。
- 郁蒸:闷热。
- 沾洒:指雨水滋润。
- 暍:中暑。
- 休徵:吉祥的征兆。
翻译
春天以来,雨水稀少,进入夏天后,土地更加干枯。 远近都是荒芜的田地,人们已经离开家园四处流浪。 皇帝日夜忧虑,百官也感到忧心忡忡。 已经尊崇周朝的祭祀,还赐予汉朝的租税。 阴云在黎明时分聚集,及时的雨应时而来。 风声飒飒,从千山万壑中传来,雨水遍布八方。 田野上的烟雾笼罩着庄稼,夕阳下的桑榆树影模糊。 水面宽阔,鱼龙游动,城墙高耸,鸟雀欢叫。 闷热的天气得以缓解,雨水滋润,中暑的人也得以苏醒。 这一天,吉祥的征兆应验,帝都中充满了欢歌笑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旱情以及随后的及时雨带来的喜悦。诗中,“九重宵旰切,百辟隐忧俱”反映了皇帝和百官对旱情的深切忧虑,而“甘澍应时须”则表达了人们对雨水到来的期盼和喜悦。通过对比旱情和雨后的景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然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