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鸠(míng jiū):斑鸠,常用来象征报春或报雨。
- 蟋蟀吟秋:蟋蟀在秋天鸣叫,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郑綮(zhèng qǐ):人名,具体指代不明。
- 侧陋(cè lòu):指地位低下或不显眼的地方。
- 东施:古代美女西施的邻居,因貌丑而著名,常用来比喻丑女或效颦者。
- ?(pén):丑陋。
- 婪尾三台:婪尾,指贪得无厌;三台,古代官职名,这里可能指高官。
- 突厥词:突厥,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词,这里可能指突厥的语言或文化。
- 饶舌:多嘴,喋喋不休。
- 新莺:新来的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翻译
斑鸠预报雨水,对农事极为关键;蟋蟀在秋天鸣叫,我们听来却觉得暑气未消。郑綮虽然被提拔,但他的地位依旧卑微;东施虽然丑陋,但若被许嫁,也不会嫌弃她的外貌。当头一棒,如同涂了毒的鼓声;贪婪的尾巴,如同三台高官的突厥词。多嘴的新莺催促着柳树换上新绿,这种曲调,自古以来人人皆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物典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的深刻观察和独到见解。诗中,“鸣鸠报雨”与“蟋蟀吟秋”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节奏,也隐喻了人事的变迁。郑綮与东施的典故,则讽刺了社会对人的评价往往与实际不符。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进一步揭示了权力和欲望的丑陋面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批判精神。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
王夫之的其他作品
- 《 些翁补山堂诗和者数十人今春始枉寄次韵奉和并敩翁体 》 —— [ 明 ] 王夫之
- 《 卜算子 · 咏傀儡示从游诸子 》 —— [ 明 ] 王夫之
- 《 摊破浣溪沙夏景 》 —— [ 明 ] 王夫之
- 《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 —— [ 明 ] 王夫之
- 《 广落花诗三十首 》 —— [ 明 ] 王夫之
- 《 浣溪沙 · 李花二首 》 —— [ 明 ] 王夫之
- 《 霜天晓角 · 怀旧 》 —— [ 明 ] 王夫之
- 《 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自笑四首 》 —— [ 明 ] 王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