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苔林云茧孰相寻,鸟篆虫书枉见侵。 横摘孝经穷司马,巧翻淫咒嬲祇林。 玄黄野逐唯君驾,皂白沟分记子衿。 一石桐油舂不了,披裘那识路旁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苔林云茧:指青苔覆盖的林中,云雾缭绕,如同茧一般。
  • 鸟篆虫书:指古代的鸟虫篆书,一种书法风格。
  • 横摘孝经:指随意摘取《孝经》中的内容。
  • 穷司马:指司马迁,因《史记》而著名。
  • 巧翻淫咒:巧妙地翻阅邪恶的咒语。
  • 嬲祇林:指在神林中嬉戏。
  • 玄黄野逐:在野外追逐,玄黄指天地,这里泛指自然。
  • 唯君驾:只有你能驾驭。
  • 皂白沟分:指黑白分明,沟分指界限分明。
  • 记子衿:记住你的衣领,引申为记住你的身份或责任。
  • 一石桐油:指大量的桐油。
  • 舂不了:无法捣碎,这里指无法处理或理解。
  • 披裘:穿着皮衣,指在寒冷中。
  • 路旁金:指路边的金子,比喻意外的财富或机遇。

翻译

在青苔覆盖的林中,云雾缭绕,谁能来寻找?那些古代的鸟虫篆书,不过是徒劳的侵扰。随意摘取《孝经》中的内容,让司马迁也感到困惑;巧妙地翻阅邪恶的咒语,在神林中嬉戏。在野外追逐,只有你能驾驭这自然;黑白分明,记住你的身份或责任。大量的桐油,无法处理或理解;穿着皮衣,又怎能认识路边的金子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古代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诗中“苔林云茧”和“鸟篆虫书”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独特理解。同时,通过“横摘孝经”和“巧翻淫咒”等行为,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最后,诗中的“一石桐油”和“路旁金”则寓意着对知识和机遇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