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有感

· 王彝
路断江淮已足忧,繁华犹自说苏州。 万人金甲城头骑,十丈朱旗郡里楼。 麋鹿昔游何处草,雁鸿不似去年秋。 忍将一掬东归泪,付与娄江入海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归:指从外地返回东方。
  • 路断江淮:指江淮地区的道路被阻断。
  • 繁华:指繁荣热闹的景象。
  • 万人金甲:形容军队众多,装备精良。
  • 朱旗:红色的旗帜,常用于表示军队的标志。
  • 麋鹿:一种鹿科动物,这里可能指代往昔的安宁与自然。
  • 雁鸿:指大雁,常用来象征季节的变迁或远方的消息。
  • 娄江:江名,可能指的是流经苏州的娄江。

翻译

东归之际,感慨万千。江淮之路已断,令人忧虑,而苏州的繁华依旧被人津津乐道。城头上,装备精良的士兵如云,郡楼上,飘扬着鲜艳的红旗。昔日麋鹿游荡的草地,如今不知何处;雁群飞过,却不再似去年秋天的景象。我忍住泪水,将这东归的悲伤,交付给娄江,让它随波入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东归途中的感慨与忧思。诗中,“路断江淮”与“繁华犹自说苏州”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战乱带来的困境,又不忘苏州的昔日繁华。后两句通过“麋鹿”与“雁鸿”的意象,抒发了对往昔安宁与自然美景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结尾的“东归泪”与“娄江入海流”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彝

元明间苏州府嘉定人,先世东蜀人,字常宗,号妫蜼子。少孤贫,读书天台山中,师事王贞文,得兰溪金履祥之传。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荐入翰林。乞归后,常为知府魏观作文,观得罪,连坐死。曾著论力诋杨廉夫,以为文妖。有《三近斋稿》、《王常宗集》。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