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山会讲学者四人方西樵邓敬所何古林与予时甘露连降于紫云楼之松者三日方西樵有诗乃续而赓之

大渊之岁,厥月惟玄。 泰风肇扬,于昭朗宣。 方叔元老,寔秉斯虔。 感我良朋,翕至后先。 于以共约,于樵之巅。 于以会之,于石之泉。 方叔敬德,冲和有融。 上帝监尔,精明幽通。 不虫不瘁,先兆于松。 甘露溶溶,紫云葱葱。 爰降爰注,于公之宫。 有孚我朋,类银其从。 甘露连连,有盈三日。 既渥既足,维松维乔。 感我良朋,于焉逍遥。 甘露连连,有盈三日。 既渥既同,惟心惟一。 感我良朋,于焉丽泽。 同德之磋,如气之和。 同德之涵,如露之甘。 君子之孚,君子之祉。 何以侑之,德音孔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渊之岁:指深邃久远的年代。
  • 厥月惟玄:那个月份是深邃的。
  • 泰风肇扬:和风开始吹拂。
  • 于昭朗宣:在光明中宣扬。
  • 方叔元老:方叔是尊称,元老指资深的老人。
  • 寔秉斯虔:确实持有这种虔诚。
  • 感我良朋:感动了我的好朋友。
  • 翕至后先:相继到来。
  • 于樵之巅:在樵山的顶峰。
  • 于石之泉:在石头的泉水旁。
  • 方叔敬德:方叔尊敬德行。
  • 冲和有融:和谐融洽。
  • 上帝监尔:上帝在监视你。
  • 精明幽通:精明而深邃。
  • 不虫不瘁:没有虫害,不枯萎。
  • 先兆于松:预兆出现在松树上。
  • 甘露溶溶:甘露丰富。
  • 紫云葱葱:紫云茂盛。
  • 爰降爰注:于是降临,于是注入。
  • 于公之宫:在公的宫殿。
  • 有孚我朋:有诚信的朋友。
  • 类银其从:像银一样纯洁。
  • 既渥既足:既丰富又充足。
  • 维松维乔:是松树,是高大的树。
  • 于焉逍遥:在这里自由自在。
  • 既渥既同:既丰富又相同。
  • 惟心惟一:只有心,只有一。
  • 于焉丽泽:在这里美丽的泽地。
  • 同德之磋:共同磨砺德行。
  • 如气之和:像气息一样和谐。
  • 同德之涵:共同包含德行。
  • 如露之甘:像露水一样甘甜。
  • 君子之孚:君子的诚信。
  • 君子之祉:君子的福祉。
  • 德音孔迩:德行的声音很近。

翻译

在那深邃久远的年代,那个月份是深邃的。和风开始吹拂,在光明中宣扬。方叔,这位资深的老人,确实持有这种虔诚。感动了我的好朋友,他们相继到来。我们在樵山的顶峰相约,在石头的泉水旁相会。方叔尊敬德行,和谐融洽。上帝在监视你,精明而深邃。没有虫害,不枯萎,预兆出现在松树上。甘露丰富,紫云茂盛。于是降临,于是注入,在公的宫殿。有诚信的朋友,像银一样纯洁。甘露丰富,有盈三日。既丰富又充足,是松树,是高大的树。感动了我的好朋友,在这里自由自在。甘露丰富,有盈三日。既丰富又相同,只有心,只有一。感动了我的好朋友,在这里美丽的泽地。共同磨砺德行,像气息一样和谐。共同包含德行,像露水一样甘甜。君子的诚信,君子的福祉。德行的声音很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虔诚的聚会场景,通过自然现象如甘露和紫云的降临,象征着德行的高尚和纯洁。诗中反复强调“感我良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德行修养的重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道德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