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行

· 王绂
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 经年书到不言归,肯念春闺别离苦。 西邻年少犹空房,红缨白马羽林郎。 眼传芳意已相密,愿作双栖鸳与鸯。 朝闻贾死惊未讣,暮奔已作西家妇。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 欲去翻思畴昔事,叮咛恐亦还家迟。 妾言劝郎郎勿疑,妾今贞守无他为。 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 :商人。
  • 春闺:指女子的闺房。
  • 红缨:装饰在马具上的红色丝带。
  • 羽林郎:古代禁卫军的军官。
  • 芳意:美好的心意。
  • 双栖:比喻夫妻或情侣共同生活。
  • :讣告,报丧的消息。
  • 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
  • 妖淫:放荡不检点。
  • 畴昔:往昔,过去。
  • 叮咛:反复嘱咐。
  • 贞守:坚守贞节。

翻译

东家的少妇年仅十五,嫁给了商人作为妻子。一年过去了,她还没有收到丈夫的归信,难道他不想念春闺中的别离之苦吗?西邻的年轻女子仍然独守空房,她的情人是一位装饰着红缨的禁卫军官。他们眼神交流,心意已相通,愿意成为双宿双飞的鸳鸯。

早晨听到商人丈夫的死讯,还未接到正式的讣告,晚上她就已经成了西家的新妇。她的亲人们感到羞耻,失去了光彩,而她则开始放纵自己的态度,显得妖艳而淫荡。然而,她的新欢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羽林郎被征召去打仗,必须再次离别。

她想要离开,却又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反复嘱咐他不要迟归。她对他说:“郎君,请不要怀疑我,我现在坚守贞节,没有其他想法。”可怜的妇人真的能够尽到妇道,但她离开后,郎君的心是否还能全信她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东家少妇和西邻女子的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婚姻和生活态度。东家少妇虽然年轻,但她的婚姻充满了不确定和孤独,而西邻女子则迅速转变身份,追求个人的欢愉。诗中对东家少妇的描写充满了同情,她的坚守和贞节与西邻女子的放纵形成鲜明对比。最终,东家少妇的命运充满了疑问,她的贞节是否能得到郎君的理解和信任,成为了诗的悬念。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高度重视,以及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奈和被动。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