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彦本题乐善堂

· 王绂
万类既莫齐,人生有贤愚。 所趋各异向,所乐亦已殊。 仰惟古圣哲,动与道谊俱。 穷巷虽饮水,寸心常有馀。 咄彼夸毗人,多贪竟忘劬。 苟得适暂欣,旋踵即忧虞。 吾宗有佳士,近寓都城居。 形迹隐廛市,心志在诗书。 生业惟足用,何尝逞丰腴。 有妻主中馈,有子从师儒。 老老复幼幼,一家常宴如。 我适扈跸来,相延过其庐。 新酒初泼醅,时羞问园蔬。 维时春正好,芝兰满阶除。 累觞不知醉,宾主情怡愉。 谱牒未暇论,亦足叙友于。 高堂扁乐善,此语良不虚。 酒阑袖出卷,辞章揖我须。 我惟三槐泽,今尚蒙沾濡。 后裔能不坠,其亦在子欤。 愿言崇令德,始终永无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类:万物。
  • 既莫齐:不能一概而论。
  • 贤愚:贤人和愚人。
  • 异向:不同的方向。
  • 道谊:道德和义理。
  • 穷巷:偏僻的小巷。
  • 饮水:比喻生活简朴。
  • 寸心:内心。
  • 有馀:满足。
  • 咄彼:斥责那些。
  • 夸毗:夸耀和谄媚。
  • 忘劬:忘记劳苦。
  • 苟得:如果得到。
  • 旋踵:转身,比喻时间极短。
  • 忧虞:忧虑。
  • 吾宗:我家族。
  • 佳士:优秀的人。
  • 近寓:最近居住。
  • 都城:首都。
  • 廛市:市井。
  • 心志:志向。
  • 生业:生计。
  • 足用:足够使用。
  • 逞丰腴:炫耀富裕。
  • 中馈:家中饮食。
  • 师儒:老师。
  • 老老复幼幼:尊敬老人,爱护小孩。
  • 宴如:安逸。
  • 扈跸:随从皇帝出行。
  • 过其庐:访问他的家。
  • 泼醅:新酿的酒。
  • 时羞:时令的羞涩。
  • 芝兰:比喻优秀的人才。
  • 阶除:台阶。
  • 累觞:连续饮酒。
  • 友于:兄弟。
  • 扁乐善:匾额上写着“乐善”。
  • 辞章:文章。
  • 三槐泽:比喻家族的恩泽。
  • 沾濡:受到恩泽。
  • 后裔:后代。
  • 崇令德:崇尚美德。
  • 始终:从始至终。
  • 无渝:不变。

翻译

万物各有不同,人生中贤人和愚人也有区别。他们的追求和乐趣各不相同。仰望古代的圣贤,他们的行动总是与道德和义理相符。即使在偏僻的小巷中简朴生活,内心也常感到满足。斥责那些夸耀和谄媚的人,他们贪婪而忘记了劳苦。如果暂时得到满足,很快又会感到忧虑。

我家族中有一位优秀的人,最近居住在首都。他的形迹隐藏在市井之中,但志向却在诗书之中。他的生计足够使用,从不炫耀富裕。他的妻子负责家中的饮食,他的儿子跟随老师学习。他尊敬老人,爱护小孩,一家人生活安逸。

我恰好随皇帝出行,被邀请访问他的家。新酿的酒刚刚准备好,时令的蔬菜也已备好。那时正是春天,台阶上满是优秀的人才。我们连续饮酒,宾主之间情感愉悦。虽然没来得及讨论家谱,但也足以叙说兄弟之情。高堂上挂着“乐善”的匾额,这话确实不假。

酒后他拿出文章,向我请教。我知道我们家族的恩泽,现在仍然受到滋润。后代能否不坠落,也在你身上。愿你崇尚美德,从始至终永不改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不同追求和乐趣的对比,赞美了那些虽生活简朴但内心满足,志向高远的人。诗人通过描述家族中一位优秀成员的生活和品德,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推崇。诗中“乐善”匾额的提及,强调了崇尚美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代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家族荣誉的重视。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