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初成陈尧山诸友约过诗以候之

秋晚堂成菊满篱,霜残更有好花枝。 一尊合对都忘我,三径初开却为谁。 短榻可都云暂扫,小车还许月相随。 典衣拚得留贤达,醉倒池边不放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 初成:刚刚建成。
  • 陈尧山: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约过:约定来访。
  • 诗以候之:写诗来等待他们的到来。
  • 一尊:一杯酒。
  • 合对:共同对饮。
  • 都忘我:完全忘记了自己。
  • 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 短榻:较短的床榻,供临时休息用。
  • 可都云暂扫:可以暂时扫去云雾,比喻心情舒畅。
  • 小车:指轻便的车子。
  • 月相随:月亮伴随。
  • 典衣:典当衣服,指不惜代价。
  • 拚得:拼着,不顾一切。
  • 留贤达:留住贤人达士。
  • 醉倒池边:醉倒在池塘边。
  • 不放归:不愿离去。

翻译

秋日已晚,我的草堂刚刚建成,篱笆上开满了菊花,霜降后仍有美丽的花朵绽放。我准备了一杯酒,与朋友们共饮,完全忘记了自己。这新建的三条小路,又是为了谁而开辟呢?短榻可以暂时扫去心中的云雾,轻便的小车则有月亮伴随。我愿意典当衣服,不惜一切代价留住贤人达士,醉倒在池塘边,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草堂初成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友人即将到来的期待和喜悦。诗中“秋晚堂成菊满篱,霜残更有好花枝”展现了秋日草堂的宁静与美丽,而“一尊合对都忘我”则表达了与友人共饮时的忘我境界。最后两句“典衣拚得留贤达,醉倒池边不放归”则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向往。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