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宋儒陈烈官诰后

· 王恭
吾爱陈夫子,名高庆历中。 官卑心独古,迹遁道弥通。 屡荐金门剡,难羁璧水铜。 七闽沾化雨,百代仰儒风。 芸阁丝纶在,芹宫祀享同。 云孤怜故物,应复继高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官诰:古代任命或封赠官员的文书。
  • 庆历:北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年至1048年。
  • 官卑:官职低微。
  • 迹遁:隐居不仕。
  • 道弥通:道义更加通达。
  • 金门:指朝廷。
  • :指剡溪,这里比喻推荐。
  • 璧水铜:指学宫,古代学宫的铜璧。
  • 七闽:指福建,古代福建有七闽之称。
  • 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 芸阁:指藏书的地方,这里指官诰。
  • 丝纶:指皇帝的诏书。
  • 芹宫:指学宫。
  • 祀享:祭祀。
  • 云孤:云中的孤鹤,比喻高洁的人。
  • 故物:旧物,这里指陈烈的名声和事迹。
  • 高踪:高尚的行迹。

翻译

我爱慕陈夫子,他的名声在庆历年间非常高。尽管他的官职低微,但他的心怀古道,隐居不仕,道义却更加通达。虽然多次被推荐到朝廷,但他难以被学宫所束缚。福建因他的教化而受益,百代人都仰慕他的儒学风范。他的官诰如同藏书阁中的珍贵文献,与学宫的祭祀享有同等荣耀。他如同云中的孤鹤,怜惜旧物,应当继续传承他的高尚行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宋儒陈烈的敬仰之情,赞颂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深远影响。诗中,“官卑心独古”一句,既体现了陈烈虽官职不高但心怀古道的精神风貌,又暗含了对他的敬佩。后文通过对陈烈在福建的教化影响和儒学传承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陈烈的人格魅力和儒学精神。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