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观

· 王恭
群山飞翠六平峰,琳馆依稀第几重。 心远独随云鹤去,机闲应共羽人逢。 三花影落坛边树,五粒春飘石上松。 借问仙源在何处,白云迷却往来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平峰: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应为作者游历时所见之山。
  • 琳馆:指道观或寺庙,这里指东观。
  • 云鹤:云中的鹤,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隐逸的生活。
  • 羽人:神话中的飞仙,也指道士。
  • 三花:指三花树,即贝多树,一年开花三次,故名。这里可能指道观中的树木。
  • 五粒:指松树的松果,每果上鳞片成对而生,下部两对半,上部一对,每果有五粒松子。
  • 仙源: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翻译

群山连绵,六平峰上绿意盎然,东观依稀可见,不知在第几重山间。 心中所愿,独随云中鹤飞去,心境宁静,应与飞仙相遇。 三花树影落在道坛边的树上,五粒松果在春日飘落在石上的松树。 请问仙境般的美景在何处?白云迷蒙,已迷失了往来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游历东观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群山飞翠”、“琳馆依稀”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道观图景。诗中“心远独随云鹤去”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向往高远的心境,“机闲应共羽人逢”则进一步以与飞仙相遇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结尾的“白云迷却往来踪”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不可捉摸的色彩,使整首诗充满了仙境般的意境。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