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董教归沔阳

· 王恭
祖道黄花白露寒,江亭浇酒怅离颜。 脊令共向沙头别,鸿雁分飞雨外还。 梦渚云开三峡水,汉阳帆带五华山。 泮林此后应相忆,莫道王音滞楚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祖道:古代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后泛指践行酒宴。
  • 黄花:指菊花。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的深入,天气开始转凉。
  • 浇酒:即敬酒。
  • 怅离颜:因离别而感到忧愁的面容。
  • 脊令:一种水鸟,这里指代离别的场景。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
  • 梦渚:梦中的水边之地,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 云开:云散开,比喻景色清晰。
  • 三峡水:指长江三峡的江水。
  • 汉阳:地名,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 五华山:山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 泮林:古代学校周围的园林,这里指学校或学术环境。
  • 王音:指王董教的声音或消息。
  • 滞楚关:停留在楚地,楚关指楚地的关隘。

翻译

在黄花盛开的季节,白露带来了秋寒,我们在江边的亭子里为他践行,敬酒时看到他因离别而忧愁的面容。 就像水鸟在沙头分别,大雁在雨中各自飞回,我们也要分道扬镳。 梦中的水边之地,云散开,三峡的江水清晰可见;汉阳的船帆带着五华山的影子,远行而去。 从此以后,在学校的园林里,我们应该会相互怀念,但愿不要忘记王董教的声音,即使他在楚地的关隘停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送别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菊花、白露、水鸟、大雁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末句“泮林此后应相忆,莫道王音滞楚关”更是深情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望,希望即使分别,也不要忘记彼此的音讯和情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