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问耕堂

· 王恭
庞公喻刘表,仲尼小樊迟。 为学贵自广,遗安亮无危。 若人隐耕稼,取乐宁在兹。 用舍随所遇,荣贱心弗移。 闭门面场囿,开轩瞩清池。 棕叶覆我牖,藤花垂我衣。 方春始微雨,薄言往东菑。 田叟既相勉,耰种恒及时。 稻苗日已长,稂莠日已稀。 远心易无闷,悟物兼忘疲。 虽云体力倦,斗酒聊自怡。 伐檀夙有戒,素食良可讥。 岂不善微禄,知命复奚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庞公:指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
  • 仲尼:孔子的字。
  • 樊迟:孔子的弟子。
  • 遗安:指留下安定的环境或心境。
  • 亮无危:显然没有危险。
  • 用舍:指使用和舍弃,引申为接受和放弃。
  • 荣贱:指荣誉和卑贱。
  • 场囿:指围起来的场地,这里指田地。
  • 棕叶:指棕榈树的叶子。
  • :窗户。
  • 藤花:指藤本植物的花。
  • 薄言:轻声说话。
  • 东菑:东边的田地。
  • 耰种:耕种。
  • 稂莠:杂草。
  • 远心:远离尘嚣的心境。
  • 忘疲:忘记疲劳。
  • 伐檀:砍伐檀木,这里指劳作。
  • 素食:简单的食物。
  • 微禄:微薄的俸禄,指低微的官职。

翻译

庞德公比喻刘表,孔子小看樊迟。 学习贵在自我扩展,留下安定显然没有危险。 如果人们隐居耕种,取乐岂不就在这里。 接受和放弃随遇而安,荣誉或卑贱心志不移。 闭门面对田地,开窗眺望清澈的池塘。 棕叶覆盖我的窗户,藤花垂挂我的衣襟。 初春时微微细雨,轻声前往东边的田地。 田叟相互勉励,耕种总是及时。 稻苗日渐长高,杂草日渐稀少。 远离尘嚣心境易感宁静,领悟万物兼忘疲劳。 虽说体力会感到疲倦,但一杯酒足以自得其乐。 劳作总有戒备,简单的食物也值得讥笑。 难道不善于微薄的俸禄,知命又何必怀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庞德公和孔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的态度。诗中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足,通过“闭门面场囿,开轩瞩清池”等句,展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如“虽云体力倦,斗酒聊自怡”所表达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和对世俗荣辱的超然态度。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