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燕别故人还山中

· 王恭
苔藓苍苍野殿凉,别离遥借赞公房。 云间驯鸽窥瑶席,谷里昙花泛羽觞。 对酒不将萍梗恨,还山应制薜萝香。 江湖秋水多鱼雁,思尔封缄寄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苔藓(tái xiǎn):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
  • 苍苍:形容颜色深绿。
  • 遥借:远远地借用。
  • 赞公房:指僧人的住所。
  • 驯鸽(xùn gē):经过驯化的鸽子。
  • 瑶席:美玉制成的席子,这里形容宴席的华贵。
  • 昙花(tán huā):一种夜间开放、早晨凋谢的花。
  • 羽觞(yǔ shāng):古代的一种酒器,形似鸟羽。
  • 萍梗(píng gěng):浮萍和断梗,随水漂流,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居所。
  • 封缄(fēng jiān):封口并加盖印章,表示保密或正式。

翻译

苔藓深绿,野外的寺庙显得格外凉爽,我们在这遥远的僧房中告别。云中的驯鸽好奇地窥视着华贵的宴席,山谷中的昙花在酒杯中漂浮。面对美酒,我们不谈及漂泊无依的遗憾,回到山中,应当创作出隐士居所的香气。江湖秋水中有许多鱼和雁,想到你,我会封好信件寄往你的草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僧房中与故人告别的情景,通过苔藓、驯鸽、昙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对酒不将萍梗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超然态度,而“还山应制薜萝香”则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江湖秋水多鱼雁,思尔封缄寄草堂”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