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王摩诘积雨辋川庄上

· 王恭
石林迢递辋川斜,积雨烟空见枣花。 翠壁红泉分鸟道,白云芳草半人家。 木兰柴口朝行药,白石滩边暮浣纱。 缨冕向来真外事,欲从林叟问烧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递(tiáo dì):形容路途遥远。
  • 辋川: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隐居。
  • 烟空:烟雾缭绕的空中。
  • 枣花:枣树的花。
  • 翠壁:青绿色的山壁。
  • 红泉:红色的泉水,可能因含有矿物质而呈现红色。
  • 鸟道:鸟类飞行的路线,形容山势险峻,只有鸟类才能飞越。
  • 木兰柴:木兰树的柴火,此处指木兰树。
  • 行药:采药。
  • 白石滩:白色的石头滩地。
  • 浣纱:洗纱。
  • 缨冕(yīng miǎn):古代官员的帽子和系带,代指官职。
  • 外事:与内心无关的事务,指世俗之事。
  • 林叟:山林中的老人。
  • 烧畬(shāo shē):烧荒种地。

翻译

石林远眺,辋川斜斜延伸,积雨之后,烟雾缭绕的空中可见枣花。 青绿色的山壁与红色的泉水,形成了鸟儿飞行的路线,白云和芳草之间,半隐半现着人家。 木兰树下,早晨采药,白石滩边,傍晚洗纱。 官职向来是与内心无关的外事,我欲跟随山林中的老人,询问如何烧荒种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辋川庄上的田园风光,通过“石林”、“辋川”、“枣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宁静而遥远的乡村景象。诗中“翠壁红泉分鸟道,白云芳草半人家”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尾的“缨冕向来真外事,欲从林叟问烧畬”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官职的超脱,以及对简朴农耕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人王恭对唐代王维诗风的继承与发扬。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