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林一崟负谴赴京师

· 王恭
泽国噭春雁,风花送离筵。 挥觞念行子,驱车发闽川。 秉笔事藩府,辞家已三千。 何知公冶系,徒使尼父怜。 翘首白云冈,含悽鹡鸰篇。 回林顾天属,远道同周旋。 白璧非不贵,精诚合其天。 明当抵京邑,秦台镜高悬。 含恩沐春露,发兴归秋田。 故里足禾黍,西崖好林泉。 选幽拂霞坐,寻云谒金仙。 閒来结吟社,暂割寰中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泽国:水乡。
  • (jiào):鸣叫。
  • 挥觞:举杯饮酒。
  • 行子:出行的人。
  • 秉笔:执笔,指从事文书工作。
  • 藩府:封建时代的王府。
  • 公冶:指公冶长,孔子弟子,曾被冤枉入狱。
  •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
  • 翘首:抬头远望。
  • 含悽:含着悲伤。
  • 鹡鸰(jí líng):一种鸟,常用来比喻兄弟。
  • 回林:归来的林中。
  • 天属:天生的亲属关系。
  • 周旋:交往,应酬。
  • 白璧:白色的玉璧,比喻清白无瑕。
  • 精诚:真诚的心意。
  • 合其天:符合天意。
  • 明当:明天。
  • 京邑:京城。
  • 秦台:指秦朝的望仙台,这里泛指高台。
  • 镜高悬:比喻公正无私。
  • 含恩:怀着恩情。
  • 沐春露:比喻受到恩泽。
  • 发兴:激发兴趣。
  • 归秋田:回到秋天的田野。
  • 吟社:诗社,诗人聚会的地方。
  • 寰中缘:尘世的缘分。

翻译

水乡的春雁鸣叫,风中的花朵送别离别的宴席。举杯饮酒,思念着远行的人,驱车从闽川出发。执笔服务于王府,离家已有三千里。怎知会像公冶长一样被冤枉,只能让孔子感到怜悯。抬头远望白云冈,心中含着悲伤,如同《鹡鸰》诗篇。回到林中,顾念天生的亲属,远道一同应酬。白璧虽贵,但真诚的心意更符合天意。明天将抵达京城,高台上的镜子高悬,象征公正无私。怀着恩情,受到春露的滋润,激发兴趣回到秋天的田野。故乡的田野里满是禾黍,西崖有美丽的林泉。闲暇时,选择幽静的地方坐下,寻云拜访金仙。偶尔来诗社,暂时割舍尘世的缘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家乡,远赴京城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雁、风花、白云冈等,营造出一种既悲伤又充满希望的氛围。通过对公冶长和孔子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清白无辜的坚持和对公正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归乡的憧憬和对诗社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