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咏

万里春风动海涛,少年才子织金袍。 榜元科第身名贵,天阙文章语气高。 宫树露深官绿柳,园花云灿水红桃。 南中一雁三年隔,此夕封书取告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九咏:指在秋天创作的九首诗。
  • 织金袍:比喻才华横溢,如同织就金色的锦袍,象征荣誉和地位。
  • 榜元科第: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即第一名。
  • 天阙:指皇宫,这里比喻朝廷。
  • 语气高:指文章的气势磅礴,言辞高远。
  • 宫树:指皇宫中的树木。
  • 园花:指园林中的花朵。
  • 水红桃:一种颜色鲜艳的桃子。
  • 南中:指南方地区。
  • 封书:指写信。
  • 取告劳:指报告自己的辛苦和成就。

翻译

春风万里,激起海涛汹涌,少年才子如同织就金色的锦袍。科举考试中夺得状元,身份和名声显贵,朝廷中的文章气势磅礴,言辞高远。皇宫中的树木在露水深处显得更加绿意盎然,园林中的花朵在云彩的映衬下如同水红的桃子般鲜艳。南方的一只孤雁已经三年未见,今夜写信报告自己的辛苦和成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风激荡、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的场景,通过“织金袍”、“榜元科第”等意象展现了才子的荣誉和地位。诗中“天阙文章语气高”一句,既表达了才子文章的高远气势,也暗含了对朝廷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宫树、园花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宫廷景象。结尾的“南中一雁三年隔,此夕封书取告劳”则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辛苦努力的感慨。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