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呈楚督何阁部

元老雄风控上流,汉家形胜在荆州。 云连西蜀巴江水,天接南溟越海楼。 万里狂澜回一柱,十年神剑定千秋。 烽烟霜鬓今何似,珍重无贻圣主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老:指资历深厚、地位尊崇的老人。
  • 雄风:强大的气势或威风。
  • 上流:河流的上游,比喻社会地位高的阶层或地区。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 巴江水:指流经巴蜀地区的江水。
  • 南溟:指南海。
  • 越海楼:可能指位于海边的楼阁。
  •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
  • 一柱:比喻支撑大局的重要力量。
  • 神剑:传说中具有神奇力量的剑,比喻英明的决策或行动。
  • 千秋:千年,比喻长久。
  • 烽烟:战争时点燃的烽火,代指战争。
  • 霜鬓:白发,比喻年老。
  • 无贻:不留下,不造成。
  • 圣主:指皇帝。

翻译

元老的威风控制着上游,汉家的优越地理位置在于荆州。 云彩连接着西蜀的巴江水,天空与南海南边的越海楼相接。 万里波涛中有一根支柱使局势稳定,十年的英明决策决定了千年的未来。 战火与白发如今是何模样,请珍重自己,不要给皇帝增添忧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荆州的地理优势和元老的威严,通过“云连西蜀巴江水,天接南溟越海楼”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国家的广阔疆域和战略重要性。诗中“万里狂澜回一柱,十年神剑定千秋”表达了元老在动荡时局中的支柱作用和其决策的长远影响。结尾的“烽烟霜鬓今何似,珍重无贻圣主忧”则体现了对元老的关切,希望他保重身体,不增加皇帝的忧虑,充满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