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之果见其彷佛因题石上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
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彷佛,后冈有石云船稍。
我行过此费忖度,昔人用心无乃忉?由来风波平地恶,纵有铁船还未牢。
秦鞭驱之未能动,傲力何所施其篙。我欲乘之访蓬岛,雷师鼓舵虹为缫。
弱流万里不胜芥,复恐驾此成徒劳。世路难行每如此,独立斜阳首重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刳木(kū mù):挖空木头,指古代造船的方法。
- 忉(dāo):忧虑,烦恼。
- 弱流:指传说中难以渡过的水流,比喻困难重重。
翻译
青山连绵,如同奔腾的波涛,那铁船是从何而来,停泊在此?人间用木头造船,怎能造出这样的铁船?我怀疑这是仙人所操纵的。 仙人离去已有千年,山头每日风声呼啸。船头露出土面,尚能看出其形状,后山有石,据说那是船的尾部。 我经过这里,不禁深思,古人用心良苦,是否过于忧虑?毕竟风浪平地也险恶,即使有铁船也未必坚固。 秦始皇的鞭子也无法驱动它,傲慢的力量又怎能施展其篙?我想乘它去访问蓬莱仙岛,雷神击鼓,彩虹作为缆绳。 弱水万里,连芥子都难以承受,恐怕驾此船也只是徒劳。世间的道路总是如此艰难,我独自站在斜阳下,重重地搔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铜陵野云县东小山看到一艘铁船的情景,通过对比人间造船与仙人所操之船,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叹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青山滚滚如奔涛”以生动的比喻开篇,营造出壮阔的背景。后文通过对铁船的描述和想象,展现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认识。结尾的“独立斜阳首重搔”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守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三 》 —— [ 明 ] 王守仁
- 《 答人问良知二首 》 —— [ 明 ] 王守仁
- 《 秋夜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一 》 —— [ 明 ] 王守仁
- 《 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五十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三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七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