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尔来我心喜,尔去我心悲。 不为倚门念,吾宁舍尔归? 长途正炎暑,尔行慎兴居。 凉茗勿频啜,节食但无饥。 勿出船旁立,忽登岸上嬉。 收心每澄坐,适意时观书。 申洪皆冥顽,不足长嗔笞。 见人勿多说,慎默真如愚。 接人莫轻率,忠信持谦卑。 从来为己学,慎独乃其基。 纷纷多嗜欲,尔病还尔知。 到家良足乐,怡颜报重闱。 昨秋童蒙去,今夏成人归。 长者爱尔敬,少者悦尔慈。 亲朋称啧啧,羡尔能若兹。 信哉学问功,所贵在得师。 吾匪崇外饰,欲尔沽名为。 望尔日造造,圣贤以为期。 九兄及印弟,诵此共勉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守文弟:指作者的弟弟,名守文。
  • 归省:回家探亲。
  • 倚门念:指母亲在家门口盼望儿子归来的思念之情。
  • 兴居:起居,日常生活。
  • 凉茗:凉茶。
  • 频啜:频繁地喝。
  • 节食:控制饮食。
  • 澄坐:静坐,指心境平静地坐着。
  • 适意:心情舒畅。
  • 申洪:可能是指家中的仆人或随从。
  • 冥顽:愚钝,不明事理。
  • 嗔笞:责骂和鞭打。
  • 慎默:谨慎沉默。
  • 接人:与人交往。
  • 轻率:草率,不慎重。
  • 忠信:忠诚和诚信。
  • 谦卑:谦虚,不自大。
  • 慎独:在独处时谨慎不苟。
  • 嗜欲:过度的欲望。
  • 怡颜:和颜悦色。
  • 重闱:指父母。
  • 童蒙:年幼无知。
  • 长者:长辈。
  • 少者:晚辈。
  • 啧啧:赞叹声。
  • 造造:日日进步,不断成长。
  • 圣贤: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 九兄及印弟:指作者的其他兄弟。

翻译

你来时我心中欢喜,你离去我心中悲伤。 不是因为母亲在家门口的思念,我怎会舍得你回去? 正值炎热的夏天,你旅途中的生活要小心谨慎。 不要频繁地喝凉茶,控制饮食但不要饿着。 不要站在船边,也不要随意上岸嬉戏。 经常静坐收心,心情舒畅时可以读书。 申洪他们虽然愚钝,但不必过多责骂和鞭打。 见到人不要多说话,谨慎沉默显得像愚笨一样。 与人交往不要轻率,保持忠诚和诚信,保持谦虚。 从古至今,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独。 过多的欲望是你的病,你自己要明白。 回到家确实很快乐,和颜悦色地向父母报平安。 去年秋天你还是个孩子,今年夏天你已经长大成人。 长辈们敬爱你,晚辈们喜欢你的慈爱。 亲朋好友都赞叹不已,羡慕你能如此。 学问的功用确实重要,最重要的是得到好老师的指导。 我不是追求外在的装饰,也不是想让你沽名钓誉。 希望你每天都有进步,以成为圣贤为目标。 九兄和印弟,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诗,共同勉励。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守仁写给即将归家的弟弟的赠别诗。诗中充满了兄长对弟弟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作者通过叮嘱弟弟在旅途中的注意事项,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通过强调慎独、节制欲望等道德修养,传达了对弟弟品德教育的重视。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兄长的慈爱,也体现了儒家学者对个人修养的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守仁作为兄长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对家族和学问的深厚情感。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