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获稻数十斛辄分三子一甥二首

· 王跂
廿载干时十载耕,一朝都罢若游僧。 相如箧底消云气,元亮锄头翳月明。 畎亩已教羸稚服,瓶罍未免怼妻争。 家风似此真堪贺,只少参军五十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ú):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
  • 廿载 (niàn zǎi):二十年的意思。
  • 干时 (gān shí):指从事官职或公务。
  • 游僧 (yóu sēng):四处游历的僧人。
  • 相如 (Xiàng Rú):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 箧底 (qiè dǐ):箱子底部。
  • 元亮 (Yuán Liàng):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 锄头 (chú tóu):农具,用于耕作。
  • 畎亩 (quǎn mǔ):田地,农田。
  • 羸稚 (léi zhì):指年幼体弱的孩子。
  • 瓶罍 (píng léi):古代的酒器。
  • (duì):怨恨,不满。
  • 参军 (cān jūn):古代官职名。
  • 五十荆 (wǔ shí jīng):指五十根荆条,古代用来鞭打犯错者的刑具。

翻译

二十年来忙于公务,十年耕作,一朝放下,如同四处游历的僧人。 司马相如的箱底已消散了云气,陶渊明的锄头下月亮也显得明亮。 田地已让年幼体弱的孩子去劳作,家中的酒器却难免引起妻子的不满。 家风如此,实在值得庆贺,只是缺少了参军五十荆的严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繁忙的公务和耕作中解脱出来,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司马相如和陶渊明的生活,表达了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带有自嘲的意味,暗示虽然家风简朴,但仍需一定的纪律和规矩来维持家庭和谐。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家庭和谐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