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过紫云洞

· 王恭
仙源迢递紫云间,逸兴逢秋偶独攀。 辽海鹤归空夜月,瑶台人去但荒山。 苔边积水流天镜,鸟外遥峰点翠鬟。 石竹房中孤磬晚,此身那似野僧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递:遥远的样子。
  •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致。
  • 辽海:指辽东半岛附近的海域,这里泛指遥远的海域。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翠鬟:形容山峰如女子发髻般青翠。
  • 石竹房:指僧人居住的简陋房屋。
  • :佛教法器,用于敲击发声,常用于诵经或法会。

翻译

仙境般的地方遥远地隐藏在紫云之间,我在秋天偶然独自攀登,追求超脱世俗的兴致。 辽阔的海域上,鹤儿归来,只有夜月作伴;瑶台的仙人已去,只剩下荒凉的山岭。 苔藓覆盖的水边,积水如天镜般清澈;鸟儿飞过的远方,山峰点缀着翠绿的发髻。 在石竹房中,孤寂的磬声在傍晚响起,我的生活怎能比得上野僧那样闲适自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独自游览紫云洞的景象,通过对仙境、夜月、荒山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苔边积水流天镜,鸟外遥峰点翠鬟”一句,以天镜和翠鬟比喻自然景致,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细腻的感受。结尾的“石竹房中孤磬晚,此身那似野僧闲”则透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羡慕,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