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广陵

· 王恭
海门潮落见瓜州,云树苍茫马上游。 千里河山归禹贡,百重烟水入淮流。 芜城积梦璚花月,隋苑伤心碧草秋。 二十四桥人静夜,为谁犹倚木兰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即今江苏南通一带。
  • 瓜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
  • 苍茫:形容景色辽阔,无边无际。
  • 禹贡:《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地理和物产,这里指代中国的疆域。
  • 烟水:指水面上弥漫的雾气。
  • 芜城:指扬州,古时因战乱而荒芜,故称芜城。
  • 璚花:即琼花,一种美丽的花,这里指扬州的琼花。
  • 隋苑:隋朝的皇家园林,位于扬州。
  • 碧草:青翠的草。
  • 木兰舟:用木兰树制作的船,常用来泛指华美的船。

翻译

在海门潮水退去时,我看到了瓜州,云雾缭绕的树木在马背上游走显得苍茫。 千里江山尽归大禹的贡赋,百重烟水汇入了淮河。 芜城积满了梦中的琼花月色,隋苑中,碧草的秋色令人伤心。 二十四桥在人静的夜晚,是谁依然倚着木兰舟不肯离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游历广陵(今扬州)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海门潮落见瓜州”一句,以潮水的退去引出瓜州的景象,展现了长江口的壮阔。后文通过对“禹贡”、“淮流”的提及,表达了对国家疆域的感慨。诗中“芜城积梦璚花月,隋苑伤心碧草秋”则巧妙地将扬州的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相结合,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凄凉的哀愁。结尾的“二十四桥人静夜,为谁犹倚木兰舟”更是以静夜中的桥和舟,寄托了诗人对扬州深沉的情感与无尽的遐想。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