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龛龙集并序
莲宇最高处,青萝隐丹梯。钟鸣海色动,四壁闻天鸡。
簝竹苍梧野翠分,石林阴洞未归云。香炉峰小开窗见,水乐声寒隔坐闻。
回风飒飒吹松栝,落日澄潭见毫发。龙眠水底呼不醒,千岁寒漦雨苔滑。
而我发遐想,兴来随所之。缘云踏鸟道,披荒上天池。
天池色映黄姑水,手接飞藤洗双耳,鬼谷仙源杳霭间,雁荡天台只如此。
望海亭中载酒来,石楠花气拂金杯。葛衣醉倒翻经榻,纱帽狂歌施食台。
龙龛法似心无垢,宴坐禅扉说空有。玄度难酬支遁词,凿齿曾于道安厚。
浮梁少尹欲朝天,群从相看惜别筵。遥想五云双阙下。
时时飞梦绕林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莲宇:指佛寺。
- 青萝:一种植物,这里形容山间的藤蔓。
- 丹梯:红色的阶梯,指山路。
- 海色:指海边的景色。
- 天鸡:神话中的鸟,这里指天边的鸟。
- 簝竹:一种竹子。
- 苍梧:地名,在今广西。
- 石林:由石头构成的林立景观。
- 阴洞:幽暗的洞穴。
- 香炉峰:山峰名。
- 水乐声:水声,如音乐般悦耳。
- 松栝:松树。
- 澄潭:清澈的潭水。
- 龙眠:龙在水中休息。
- 寒漦:寒冷的水流。
- 遐想:遥远的思绪。
- 缘云:沿着云雾。
- 鸟道:险峻的山路。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
- 黄姑水:水名。
- 飞藤:藤蔓。
- 鬼谷:地名,传说中的仙境。
- 仙源:仙人的居所。
- 杳霭:深远而朦胧。
- 雁荡:山名,在浙江。
- 天台:山名,在浙江。
- 望海亭:亭子名。
- 石楠花:一种花。
-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 翻经榻:读经的书桌。
- 纱帽:轻薄的帽子。
- 施食台:施舍食物的地方。
- 龙龛:龙形的石龛。
- 法似:佛法相似。
- 宴坐:安静地坐着。
- 禅扉:禅室的门。
- 玄度:深远的思考。
- 支遁:人名,东晋僧人。
- 凿齿:人名,传说中的仙人。
- 道安:人名,东晋僧人。
- 浮梁:地名,在今江西。
- 少尹:官职名。
- 群从:随从们。
- 五云:五彩的云,指仙境。
- 双阙:宫殿前的两座楼台。
- 林泉:山林泉水。
翻译
在佛寺的最高处,青色的藤蔓隐约可见红色的山路。钟声响起,海边的景色开始变化,四周的墙壁上可以听到天边的鸟鸣。
簝竹与苍梧的翠色在野外交错,石林中的幽暗洞穴还未被云雾覆盖。香炉峰在窗外小小地展现,水声如音乐般寒冷,隔着座位可以听到。
回风飒飒地吹动松树,落日的澄潭中可以看到细微的毫发。龙在水中沉睡,无法唤醒,千年的寒冷水流和雨后的苔藓滑腻。
而我则沉浸在遥远的思绪中,兴致来时随意行走。沿着云雾踏上险峻的山路,穿越荒野直达天池。
天池的水色映照着黄姑水,手握飞藤洗耳,鬼谷仙境在深远朦胧中,雁荡山和天台山也不过如此。
在望海亭中携酒而来,石楠花的花气拂过金杯。穿着葛衣醉倒在翻经的书桌旁,戴着纱帽在施食台上狂歌。
龙龛的佛法似乎心灵无垢,安静地坐着禅室中谈论空有。玄度的思考难以回报支遁的词句,凿齿曾与道安深厚。
浮梁的少尹想要朝见天子,随从们相看时感到别离的惋惜。遥想五彩云下的双阙,时常梦想环绕着山林泉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林禅寺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禅意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禅理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话元素,如“青萝隐丹梯”、“香炉峰小开窗见”等,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同时,通过对禅理的探讨,如“龙龛法似心无垢”,表达了作者对内心清净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净化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