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歌
岁维戊子,月建乙卯。
饥谨为灾,多食不饱。
当胃腕间,如虚若燥。
小妇不量,多病又恼。
薪贵于玉,人贱于畜。
一豕万钱,一妾斗粟。
见于陌者,藤行肿足。
路有死人,白茅不束。
濯濯者山,明星粲粲。
吁嗟广厦,雕梁析爨。
鸠居鹊巢,主人鼠窜。
不能鼠窜,朝夕供飧。
虽则供飧,犹怒不繁。
束刀入市,夺民之食。
驾言行迈,掳民供役。
千里不饭,中道绝息。
娥娥者妆,罗列成行。
几微失意,饮剑以亡。
或挞未死,逐出路傍。
见者吞泣,不敢匿藏。
莫高匪山,莫卑匪履。
行行行行,必有终止。
民之憔悴,莫甚于此。
哀哀苍天,乱何时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子:干支纪年,这里指某一年的名称。
- 乙卯:干支纪月,这里指某一个月的名称。
- 饥谨:饥荒,食物短缺。
- 胃腕:胃部。
- 小妇:年轻的妇女。
- 薪:柴火。
- 玉:比喻珍贵。
- 人贱于畜:人比牲畜还不值钱。
- 豕:猪。
- 陌:田间的小路。
- 藤行肿足:形容人们因饥饿而行走困难,脚部肿胀。
- 濯濯:形容山光秃秃的样子。
- 明星粲粲:星星明亮。
- 吁嗟:叹息声。
- 广厦:大房子。
- 雕梁析爨:形容房屋破败,梁柱断裂。
- 鸠居鹊巢:比喻不正当的占据。
- 鼠窜:比喻逃窜。
- 飧:晚餐。
- 繁:多。
- 束刀入市:带着刀进入市场。
- 行迈:行走。
- 掳民供役:抓人服劳役。
- 娥娥:形容女子美丽。
- 罗列成行:排列成行。
- 几微失意:稍微不如意。
- 饮剑以亡:用剑自杀。
- 挞:打。
- 莫高匪山:没有比山更高的。
- 莫卑匪履:没有比鞋更低的。
- 行行行行:形容行走的样子。
- 憔悴:形容人因困苦而面容消瘦。
- 哀哀:形容悲伤。
- 苍天:天空,也指天命。
- 乱何时已:混乱何时结束。
翻译
在戊子年的乙卯月,饥荒成灾,人们吃了很多还是不饱。胃部感觉空虚而燥热。年轻的妇女因为无法衡量食物的量,多病又烦恼。柴火比玉石还贵,人比牲畜还不值钱。一头猪价值万钱,一个妾只需一斗粟。在田间小路上,人们行走困难,脚部肿胀。路上有死人,白茅草没有被用来包裹尸体。山光秃秃的,星星明亮。唉,大房子破败,梁柱断裂。鸠鸟占据了鹊巢,主人逃窜。如果不能逃窜,早晚都要供应食物。虽然供应食物,但还是不满。带着刀进入市场,夺取民众的食物。行走时,抓人服劳役。千里不吃饭,中途绝息。美丽的女子排列成行。稍微不如意,就自杀。或者被打到快死,被赶出路旁。看到的人含泪,不敢隐藏。没有比山更高的,没有比鞋更低的。行走,行走,必有终止。人民的困苦,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哀伤的天空,混乱何时结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戊子年乙卯月饥荒时期的悲惨景象,通过对比柴火与玉、人与畜的价值,以及猪与妾的价格,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度贫困和不公。诗中“薪贵于玉,人贱于畜”一句,尖锐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民的苦难。后文通过描述人们在饥荒中的生活状态,如“藤行肿足”、“路有死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惨氛围。结尾的“哀哀苍天,乱何时已”则是对这种无止境苦难的绝望呼喊,表达了对和平与秩序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