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子肥:指梅子成熟,果实饱满。
- 青团扇:指用青竹或青草编织的扇子,夏天用来扇风。
- 白苎衣:用苎麻织成的白色衣服,夏天穿着凉爽。
- 黄鸟:黄莺,一种鸣声悦耳的鸟。
- 幽居:隐居,指远离尘嚣的居住环境。
- 辙迹:车轮碾过的痕迹,比喻访客的足迹。
翻译
五月天,雨过天晴,梅子成熟饱满,杏花已经凋谢,燕子在空中飞翔。 时光已经到了使用青团扇的季节,年轻男女们新裁制了白色的苎麻衣裳。 黄莺的鸣叫能慰藉寂寞,绿树的阴凉并不比花香逊色。 子云享受着隐居的乐趣,并不遗憾门前访客稀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五月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梅子肥”、“杏花吹尽”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迁,而“青团扇”、“白苎衣”则反映了人们随着季节变化,调整生活用品和服饰的习俗。后两句通过“黄鸟”和“绿阴”的对比,表达了即使在寂寞中也能找到乐趣,而“幽居乐”和“辙迹稀”则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安逸的心境。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恬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注释
- 梅子肥: 梅子成熟饱满。
- 杏花吹尽: 杏花凋谢殆尽。
- 燕飞飞: 燕子飞翔。
- 青团扇: 青绿色的团扇,古代夏季用以纳凉的扇子。
- 士女: 男女,泛指人群。
- 白苎衣: 白色的苎麻布衣服。
- 黄鸟: 黄莺,春季常见的鸣禽。
- 供寂寞: 填补寂寞,给寂静增添生气。
- 绿阴: 树荫,绿色的遮阳。
- 芳菲: 花朵的香气和色彩。
- 子云: 司马相如的小名,此处借指文徵明自己。
- 幽居乐: 清静的隐居生活。
- 辙迹稀: 往来车辆的痕迹少,形容门庭冷清。
翻译
五月的雨后天空放晴,梅子已经熟透,杏花已凋零,只有燕子在空中飞舞。时令已至,人们手持着青翠的团扇驱赶暑热,男女们也换上了轻薄的白苎新衣。黄莺的歌声为这寂寞的季节增添了活力,虽然树荫下少了繁花,但绿意依旧盎然。我独自享受着隐居的乐趣,不觉得门前车马稀少有什么遗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五月的风情。梅子肥美、杏花凋零、黄鸟鸣叫,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和人们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与享受,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子云自得幽居乐"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心境,即使门前车马稀少,也不影响其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
文徵明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是年五月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 》 —— [ 元 ] 周伯琦
- 《 仲夏细雨 》 —— [ 宋 ] 曾几
- 《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正月歌 》 —— [ 明 ] 陈恭尹
- 《 满江红 丁酉仲夏读陈素庵夫人诗馀感和 》 —— [ 清 ] 朱中楣
- 《 乙巳夏五月茶陵永新兵奄至遂走淦西暑雨涉旬米薪俱乏旅途苦甚因赋诗示诸同行 》 —— [ 元 ] 郭钰
- 《 仲夏有感 》 —— [ 宋 ] 胡宿
- 《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于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午后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延缘葭苇间至莫不得去始作纪事十解呈旧幕诸公 》 —— [ 宋 ] 岳珂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二 》 —— [ 明 ] 黄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