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德成岩道者二首其一
岩栖带灵境,寥寥布金园。
跫然足音少,所遇麋与猿。
井灶白云里,枕席莓苔痕。
悬灯梦石榻,蝙蝠飞前轩。
腹中楞伽经,心解口不言。
众方委尘劫,此独求真源。
笋笠挂绝壁,卷衣弄潺湲。
夜半月出山,泉萝四垂门。
了然忘天地,独与静者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岩栖:居住在山洞中。
- 灵境: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 寥寥:稀少。
- 布金园:指道士或僧人的修行之地,意指清净的修行环境。
- 跫然:脚步声。
- 麋:一种鹿科动物。
- 猿:猴子。
- 井灶:指生活设施。
- 莓苔:苔藓。
- 悬灯:挂着的灯。
- 梦石榻:石制的床。
- 蝙蝠:一种夜行性动物。
- 楞伽经:佛教经典之一。
- 心解:内心理解。
- 委尘劫:指世俗的烦恼和苦难。
- 真源:真理的根源。
- 笋笠:竹帽。
- 潺湲:水流声。
- 泉萝:泉水和藤萝。
- 了然:清楚明白。
- 静者:指修行者或寻求内心平静的人。
翻译
居住在山洞中,周围是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道士的修行之地清净稀少。脚步声很少听到,所遇到的都是麋鹿和猴子。生活设施隐藏在白云之中,枕席上留有苔藓的痕迹。挂着的灯下,石床仿佛在梦中,蝙蝠在前廊飞舞。心中藏着《楞伽经》,内心理解却口不言。众人都在世俗的烦恼中挣扎,唯独他寻求真理的根源。竹帽挂在绝壁上,脱下衣服在流水声中嬉戏。夜晚月亮升起,泉水和藤萝覆盖了四面的门。清楚明白地忘记了天地,只与寻求内心平静的人交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的清净生活和深邃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世俗的烦恼与道士追求真理的决心,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赞美。诗中的自然景象与道士的修行生活交织,形成了一幅幽静而深远的画面,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