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介轩

· 王恭
懒慢唯应漉酒巾,鹑衣无计合时人。 一瓢陋巷谁能问,四壁秋风独忘贫。 北阙青云随梦远,西山明月忆归频。 卜邻幸与沧洲近,又欲移家住海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漉酒巾:用来过滤酒的布巾。
  • 鹑衣:破旧的衣服,比喻贫穷。
  • 陋巷:狭窄破旧的巷子。
  • 四壁: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也泛指朝廷。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西山:山名,此处可能指作者怀念的地方。
  • 卜邻:选择邻居。
  • 沧洲:水边的陆地,常用来指隐居的地方。
  • 海滨:海边。

翻译

我懒散地只想用布巾过滤酒,穿着破旧的衣服,无法与时下的风尚相合。 在狭窄破旧的巷子里,谁能来探访我?四面墙壁的家中,秋风吹过,我却忘记了贫穷。 北面的宫阙和青云般的官职随着梦想远去,西山的明月让我频繁想起归去。 幸好我选择的邻居靠近水边的隐居地,又想要搬家到海边居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恭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漉酒巾”、“鹑衣”、“陋巷”、“四壁秋风”等意象,描绘了诗人清贫而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北阙青云”与“西山明月”,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淡漠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情。最后,诗人希望搬家到海边,进一步体现了其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