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待诏为用衡作水墨图

· 王恭
延陵逸人偏爱山,梦飞一室窈窕间。 仙舟往往弄溪月,幔亭绿水声潺湲。 别来林下多幽思,乃与图中偶相似。 蕙带荷衣绝世嚣,孤亭对坐说前朝。 白头晚悟青晖意,醉里援毫为君起。 借问风流画者谁,玉堂待诏高廷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延陵: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
  • 逸人:隐逸之人,指隐士。
  • 窈窕:形容深远、幽静。
  • 仙舟:比喻船只,常用于形容船只的轻盈、飘逸。
  • 幔亭:用帐幕围成的亭子。
  • 潺湲:形容水流声。
  • 蕙带荷衣:比喻隐士的服饰,蕙带指香草制成的带子,荷衣指用荷叶制成的衣服。
  • 绝世嚣:远离尘世的喧嚣。
  • 青晖:指日光,这里比喻画家的笔墨。
  • 玉堂待诏:指在朝廷中等待任命的文人。
  • 高廷礼:人名,即高待诏。

翻译

延陵的隐士偏爱山林,梦中飞翔于幽静的房间。 仙舟常常在溪边月下游玩,帐幕围成的亭子里绿水声潺潺。 别离后在林中多有幽思,竟然与图中的景象相似。 穿着蕙带荷衣,远离尘世喧嚣,孤亭中对坐谈论前朝往事。 白发晚年领悟了画家的笔墨意境,醉中挥毫为你作画。 请问这位风流的画家是谁?正是朝廷中等待任命的高廷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士对山林的深爱及其与画中景致的共鸣。诗中“仙舟”、“幔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隐士对自然和艺术的向往。结尾点明画家的身份,增加了诗的艺术性和神秘感。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