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海上

· 王恭
晚风吹酒动离颜,别路萧条草树间。 积水乱流疑梦渚,一峰中断似君山。 鸡鸣海曙寒潮小,雁引秋声落叶闲。 行李飘飘又何往,暮云飞鸟也知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次:旅途中的临时停留。
  • 海上:海边。
  • 离颜:离别的面容。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积水:积聚的水。
  • 乱流:水流紊乱。
  • 梦渚:梦中的小洲,这里指水面上的景象如梦似幻。
  • 一峰中断:一座山峰被切断的样子。
  • 君山:山名,这里形容山峰的形状。
  • 海曙:海上的曙光。
  • 秋声:秋天的声音,常指秋风或秋虫的鸣叫。
  • 行李:旅途中的行装。
  • 飘飘:形容轻飘飘的样子,也指旅途的不定。
  • 暮云:傍晚的云。
  • 飞鸟:飞翔的鸟。

翻译

晚风轻拂,酒意渐起,离别的面容在风中动容,别离之路在凄凉的草木间延伸。 积水泛滥,水流紊乱,仿佛梦中的小洲,一座山峰被切断,宛如君山的模样。 鸡鸣声中,海上的曙光初现,寒潮渐小,秋风中雁声引动,落叶静静飘落。 旅途中的行装轻飘飘,不知将往何方,傍晚的云和飞翔的鸟儿也知道归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离别与孤寂,通过晚风、酒意、离颜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深情。诗中“积水乱流疑梦渚,一峰中断似君山”巧妙地运用比喻,将积水和山峰的景象与梦境和君山相比,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后两句“行李飘飘又何往,暮云飞鸟也知还”则抒发了旅途的不定与归家的渴望,暮云和飞鸟的归巢,映衬出旅人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恭对离别和旅途的深刻体验。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