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

一片芳魂定不迷,幽冥之事渺无稽。 玉坛荐籍行朝北,金像弹经跪向西。 皎皎月华犹未满,青青柳叶几曾齐。 终朝不断杯中物,欲把兹怀醉不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惆怅(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忧伤、失落。
  • 幽冥(yōu míng):指阴间,死后的世界。
  • 无稽(wú jī):没有根据,不可信。
  • 玉坛荐籍:指在玉制的祭坛上献上祭品,朝拜北方,可能是指祭祀仪式。
  • 金像弹经:指对着金制的佛像念经,跪拜西方,可能是指佛教的修行或仪式。
  • 皎皎(jiǎo jiǎo):形容月光明亮。
  • 青青(qīng qīng):形容植物的绿色。
  • 终朝(zhōng zhāo):整天,从早到晚。
  • 杯中物:指酒。

翻译

心情忧伤,一片芳魂定然不会迷失方向,关于阴间的事情渺茫无据。在玉制的祭坛上献祭,朝拜北方,对着金制的佛像念经,跪拜西方。明亮的月光还未完全满盈,青翠的柳叶也未曾齐整。整天不断地饮酒,想要用这酒来麻醉自己的这份心事,却始终不愿提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惆怅”一词贯穿全篇,奠定了忧伤的基调。通过对“幽冥之事”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生死、命运的无奈和迷茫。诗中的“玉坛荐籍”和“金像弹经”可能是诗人对宗教仪式的描绘,反映了他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而“皎皎月华”与“青青柳叶”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最后,诗人以“终朝不断杯中物”来表达自己试图用酒来逃避现实,麻醉内心的痛苦,但“欲把兹怀醉不题”则透露出他内心的挣扎和无法释怀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沉的思考和感慨。

王邦畿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