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山司警余公海城春意

· 王恭
曾劳弓剑事边尘,复绾铜章领徼巡。 匹马向经吴地雪,一官遥寄越城春。 莺花水镇朝衙静,虾菜江乡夜逻频。 三载铨闱应不负,定知霄汉沐恩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wǎn):系,盘绕。
  • 铜章:古代官员的印章,这里指官职。
  • 徼巡(jiào xún):巡查,巡视。
  • 莺花:指春天的景色,莺鸟和花朵。
  • 虾菜:泛指水产食物。
  • 夜逻(luó):夜间巡逻。
  • 铨闱(quán wéi):指选拔官员的考试场所。
  • 霄汉:天空,比喻高位。

翻译

曾经辛劳地带着弓剑,投身边疆的尘埃,现在又系着铜章,担任巡查的职责。独自骑马,穿越吴地的雪,担任一官,却远在越城的春光中。水边的镇上,春日的莺鸟和花朵,使得早晨的衙门显得格外宁静;江乡的夜晚,频繁的巡逻,虾菜成为日常。三年的选拔考试,应该不会辜负,定会知晓,在天空的高处,新的恩宠正在沐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边疆与内地的生活对比,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通过“弓剑事边尘”与“铜章领徼巡”的对比,展现了从边疆战士到内地官员的身份转变。后两句则通过“吴地雪”与“越城春”的对比,表达了从寒冷边疆到温暖内地的环境变化。诗的结尾,通过对“铨闱”和“霄汉”的提及,表达了对未来仕途的乐观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