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融陈氏怡怡堂

· 王恭
魏帝连枝不共荣,淮王斗粟若为情。 风霜况是同根蒂,骨肉应怜好弟兄。 山色晓帘沙雁白,海天秋屿雪鸪鸣。 合欢也似姜肱被,长奏埙篪酒共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融:地名,今福建省福清市。
  • 怡怡堂:陈氏家族的堂号,意为和谐愉快。
  • 魏帝连枝:指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比喻兄弟关系。
  • 淮王斗粟:淮南王刘安与其弟刘赐的故事,比喻兄弟间的矛盾。
  • 若为情:如何是好,怎样处理。
  • 同根蒂:比喻同出一源,如同根生。
  • 沙雁:沙滩上的雁,此处指雁群。
  • 雪鸪:雪中的鸪鸟,此处指鸪鸟的鸣叫。
  • 姜肱被:姜肱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他与弟弟共被而眠,比喻兄弟情深。
  • 埙篪:古代的两种乐器,埙为陶制,篪为竹制,常一起演奏,比喻和谐。

翻译

魏帝的连枝兄弟未能共同繁荣,淮王的斗粟之争又该如何处理? 风霜考验着同根生的兄弟,骨肉之间应该是最亲爱的弟兄。 山色映在早晨的沙帘上,沙雁洁白如雪;海天一色,秋岛上的雪鸪鸣叫。 合欢花也像姜肱与弟弟共被的情景,长奏埙篪,酒杯共倾,共享和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深的赞美和对和谐家庭的向往。诗中“魏帝连枝”与“淮王斗粟”对比,突出了兄弟间应有的和谐与支持,而非争斗与疏离。后联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寓意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如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结尾以“姜肱被”和“埙篪”为喻,强调了家庭和睦与音乐和谐的共通之处,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家庭关系的深切期望。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