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樵僧赋閒云轩

· 王恭
城郭纷纷静者稀,野云多恋定僧衣。 依微乍入灵花去,潇散仍随法雨飞。 心寄虚空忘色相,身将生灭悟禅机。 世人未识孤寒意,遥听经声礼翠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城郭:城墙,也指城市。
  • 纷纷:形容事物繁多,杂乱无章。
  • 静者:指追求宁静生活的人。
  • 野云:指山野间的云雾。
  • 定僧:指修行禅定的僧人。
  • 依微:隐约,微妙。
  • 灵花:指佛教中象征智慧和觉悟的花。
  • 潇散: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法雨: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如雨,能滋润众生。
  • 虚空:佛教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也指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 色相:佛教用语,指物质的外在形态。
  • 禅机:禅宗的奥妙,指禅宗的修行和领悟。
  • 孤寒:孤独而清寒,指僧人的生活状态。
  • 翠微:指青山,也常用来指代寺庙或僧人的居所。

翻译

在繁忙的城市中,追求宁静的人已经很少了,山野间的云雾似乎更愿意依恋着那些修行禅定的僧人。云雾隐约地融入到象征智慧和觉悟的花中,自由自在地随着佛法如雨般滋润众生而飞翔。心灵寄托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忘却了物质的外在形态,身体则在生灭之间领悟禅宗的奥妙。世人还未认识到僧人孤独而清寒的生活意义,只能远远地听着诵经声,向着青山礼拜。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城郭与山野、纷扰与宁静的对比,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诗中“野云多恋定僧衣”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云雾以情感,形象地表达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文通过对“虚空”、“色相”、“禅机”等佛教概念的运用,深化了诗歌的禅意,表达了僧人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刻领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美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