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造士李良岁贡之京

· 王恭
木落霜寒断雁鸣,六平峰下送君行。 孤帆杳杳辞亲舍,匹马翩翩入帝京。 禁邸疏钟朝佩影,桥门孤烛夜书声。 遥怜得桂青霄上,应愧山中独隐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邑造士:指地方选拔的士子。
  • 岁贡:古代每年由地方选拔人才,送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 六平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送别地点。
  • 孤帆:指远行的船只。
  • 杳杳:形容遥远,不可见。
  • 亲舍:指家乡。
  • 翩翩:形容动作轻快。
  • 帝京:指京城。
  • 禁邸:指皇宫。
  • 朝佩影:指在朝中佩戴的饰物影子,象征朝中官员。
  • 桥门:指京城中的桥梁门户,也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孤烛:孤灯,指夜晚读书的情景。
  • 得桂:指科举考试中得中,桂是科举的象征。
  • 青霄:指高空,比喻官场高位。
  • 独隐名:指独自隐居,不为人知的名声。

翻译

树叶落下,霜降寒冷,断雁哀鸣,我在六平峰下送你远行。 你乘着孤帆远去,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离别了家乡;你骑着马儿轻快地前往京城。 在皇宫中,你可以听到清晨的钟声和朝中官员的佩饰声;在科举考场,夜晚孤灯下,你勤奋读书。 我遥想你若能在科举中得中,高居官场,应该会为在山中独自隐居的我感到惭愧吧。

赏析

这首诗是王恭送别即将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邑造士李良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凄凉景象和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自身隐居生活的自嘲。诗中“孤帆杳杳”与“匹马翩翩”形成对比,既展现了友人离乡背井的孤独,也预示了他前程似锦的希望。末句“遥怜得桂青霄上,应愧山中独隐名”则巧妙地以友人的成功来反衬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