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同叔韬彦时游崇山兰若

·
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 翛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 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 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 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静:习惯于宁静。
  • 纷扰:纷乱和打扰。
  • 幽寻:幽深地寻找。
  • 给孤园:指寺庙,这里特指崇山兰若。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香林:指充满香气的树林,这里比喻寺庙的清净之地。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比喻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天镜:比喻天空,这里形容天空的清澈如镜。
  • 禅门:佛教的修行之地,这里指寺庙。
  • 道机:指领悟道的机缘或能力。
  • 谬接:错误地接受。
  • 甘露言:比喻深刻的教诲或启示。
  • 秋思:秋天的思绪或情感。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夜魂:夜间的灵魂或思绪。
  • 偶缁锡:偶遇僧侣,缁锡指僧侣的服饰。
  • 超尘喧:超越尘世的喧嚣。

翻译

我习惯于宁静,厌倦了纷乱和打扰,于是幽深地寻找那孤寂的园地。 在自由自在的香林之下,仿佛找到了理想中的桃花源。 一只鸟儿飞落在清澈如镜的天空,千朵花儿在禅门中绽放。 我自知领悟道的能力尚浅,错误地接受了深刻的教诲。 月色隐含着秋天的思绪,荷香在夜晚清新了我的灵魂。 最终希望能偶遇僧侣,永远超越这尘世的喧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比“纷扰”与“习静”,“幽寻”与“桃花源”,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隐居之地。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天镜”、“千花”、“月色”和“荷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渴望,希望能在宗教的指引下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