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同叔韬彦时游崇山兰若
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
翛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
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
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
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静:习惯于宁静。
- 纷扰:纷乱和打扰。
- 幽寻:幽深地寻找。
- 给孤园:指寺庙,这里特指崇山兰若。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香林:指充满香气的树林,这里比喻寺庙的清净之地。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比喻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天镜:比喻天空,这里形容天空的清澈如镜。
- 禅门:佛教的修行之地,这里指寺庙。
- 道机:指领悟道的机缘或能力。
- 谬接:错误地接受。
- 甘露言:比喻深刻的教诲或启示。
- 秋思:秋天的思绪或情感。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夜魂:夜间的灵魂或思绪。
- 偶缁锡:偶遇僧侣,缁锡指僧侣的服饰。
- 超尘喧:超越尘世的喧嚣。
翻译
我习惯于宁静,厌倦了纷乱和打扰,于是幽深地寻找那孤寂的园地。 在自由自在的香林之下,仿佛找到了理想中的桃花源。 一只鸟儿飞落在清澈如镜的天空,千朵花儿在禅门中绽放。 我自知领悟道的能力尚浅,错误地接受了深刻的教诲。 月色隐含着秋天的思绪,荷香在夜晚清新了我的灵魂。 最终希望能偶遇僧侣,永远超越这尘世的喧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比“纷扰”与“习静”,“幽寻”与“桃花源”,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隐居之地。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天镜”、“千花”、“月色”和“荷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渴望,希望能在宗教的指引下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
王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七月丑日东巡自避暑山庄启跸之作 其一 》 —— [ 清 ] 弘历
- 《 新秋往来湖山间四首 》 —— [ 宋 ] 陆游
- 《 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 》 —— [ 清 ] 丘逢甲
- 《 初秋偕陈康侯宋叔邃黄俞邰阎百诗夏宛来沈融谷蒋波臣胡次岩赵浮山集赵天羽园分得灰字 》 —— [ 清 ] 万言
- 《 新秋即事 》 —— [ 宋 ] 王禹偁
-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六 》 —— [ 宋 ] 释道潜
- 《 初秋独游张园五首 》 —— [ 明 ] 王世贞
- 《 辛酉秋七月过五羊夜宿黄木湾寄怀宝安诸君子 》 —— [ 明 ] 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