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邓子静耕隐

· 王恭
阿翁隐处何潇洒,竹屿南头凤丘下。 守道偏将谷口人,养拙应同汉阴者。 而今发白老丘樊,带经也或究微言。 生平不梦五陵道,嘉遁羞过七贵门。 世人未解此翁意,此翁心迹孤云是。 低头不肯揖陈蕃,食力何曾愧徐稚。 脱略凡机无世情,幽人野鹿伴经行。 秋风别墅黄花酒,夜火山厨绿芋羹。 有时濯足苔溪晚,放犊寒陂不知远。 几片青山荷蒉歌,半林落叶同僧饭。 盘石悬萝地更偏,独携高兴寄秋田。 且喜琴书应有托,蔡邕虽老仲容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翁:指年长的男性,这里指邓子静。
  • 谷口人:指隐居的人,源自《庄子·外物》。
  • 汉阴者:指隐士,源自《庄子·外物》。
  • 丘樊:指山林隐居之地。
  • 微言:指深奥的言论或学问。
  • 五陵道:指长安附近的五陵,这里象征繁华富贵之地。
  • 七贵门:指权贵之家。
  • 陈蕃: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清廉著称。
  • 徐稚: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贫自守著称。
  • 脱略:摆脱,超脱。
  • 凡机:世俗的机巧。
  • 幽人:隐士。
  • 黄花酒:指菊花酒。
  • 绿芋羹:用芋头做的绿色羹汤。
  • 荷蒉:背着草席,指隐士的简朴生活。
  • 蔡邕: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 仲容:指蔡邕的字。

翻译

邓子静隐居的地方多么潇洒,位于竹屿南头的凤丘之下。他坚守道义,如同谷口隐居的人,养拙自守,又似汉阴的隐士。如今他已白发苍苍,老于山林之中,有时会带着经书研究深奥的学问。他一生未曾梦见繁华的五陵道,羞于经过权贵之家。世人未能理解他的心意,他的心迹如同孤云一般孤独。他低头不肯向陈蕃那样的人揖拜,自食其力,不曾愧对徐稚那样的清贫。他超脱世俗的机巧,没有世间的情感,与隐士和野鹿为伴,一同行走。秋风中,他在别墅里喝着菊花酒,夜晚在山厨里煮着绿色的芋头羹。有时在苔藓覆盖的溪边洗脚,傍晚放牛于寒冷的陂塘,不知其远。几片青山上,他背着草席唱歌,半林落叶中,与僧人共餐。盘石悬萝之地更为偏僻,他独自带着高雅的兴致寄情于秋田。他且喜琴书有所依托,虽然蔡邕已老,但仲容依然贤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邓子静隐居生活的潇洒与超脱,通过对比繁华与清贫,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弃。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隐喻,如“谷口人”、“汉阴者”等,展现了邓子静坚守道义、不慕名利的品格。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秋风别墅黄花酒”、“夜火山厨绿芋羹”,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隐逸诗的风采。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