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王绂
客有三代器,宝之金玉重。 考制谓尊彝,求形类瓶瓮。 文款隐斑驳,光润岂磨砻。 所嗟去古远,未足适时用。 什袭虽珍藏,弃置相伯仲。 纵有好奇者,相看为玩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代器:指夏、商、周三代的器物。
  • 宝之金玉重:珍视如金玉般贵重。
  • 尊彝:古代的酒器,常用于祭祀。
  • 瓶瓮:瓶和瓮,泛指盛物的陶器。
  • 文款隐斑驳: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隐约可见,斑驳陆离。
  • 光润岂磨砻:光泽温润,非人工磨制所能达到。
  • 什袭:重重包裹,指珍藏。
  • 伯仲:比喻相差很小,难分优劣。
  • 玩弄:欣赏、摆弄。

翻译

客人拥有夏、商、周三代的器物,珍视它们如同金玉般贵重。 考证其形制,认为是古代的尊彝,形状类似瓶瓮。 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隐约可见,斑驳陆离,光泽温润,非人工磨制所能达到。 可惜这些器物离古代已经很远,不足以适应现代的使用。 虽然重重包裹珍藏,但弃置一旁与普通物品相差无几。 即使有好奇的人,也只是相看为欣赏、摆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三代器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珍视和对现代实用性的思考。诗中,“宝之金玉重”突显了三代器物的珍贵,而“考制谓尊彝”则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研究。然而,“所嗟去古远,未足适时用”一句,又透露出对这些古物在现代社会中无法发挥作用的遗憾。最后,“什袭虽珍藏,弃置相伯仲”和“纵有好奇者,相看为玩弄”则揭示了这些古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处境,既被珍藏又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只能成为人们好奇欣赏的对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复杂情感。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