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傅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曾罢双旌瞻白日,犹将一剑许黄云。 摇窗竹色留僧语,入院松声共鹤闻。 莫被此心生晚计,镇南人忆杜将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公望:公众的期望。
  • 掩能文:掩盖了文才。
  • 誓激明诚:发誓要激发明确的忠诚。
  • 致君:为君主服务。
  • 双旌:古代官员的仪仗,这里指官职。
  • 瞻白日:仰望光明,比喻追求正义和真理。
  • 一剑许黄云:将剑指向黄云,比喻立志报国。
  • 摇窗竹色:窗外的竹子摇曳生姿。
  • 留僧语:留下僧人的话语。
  • 入院松声:进入院子,听到松树的声音。
  • 共鹤闻:与鹤一同听见。
  • 晚计:晚年的计划或打算。
  • 镇南人:指杜将军,镇守南方的将领。
  • 杜将军:具体人物不详,应为当时有名的将领。

翻译

我知道你因为公众的期望而掩盖了自己的文才,发誓要激发明确的忠诚来服务君主。你曾放弃官职,仰望光明,依然立志用剑指向黄云,报效国家。窗外的竹子摇曳生姿,仿佛留下了僧人的话语;进入院子,松树的声音与鹤一同听见。不要因为这样的心境而产生晚年的消极计划,镇守南方的杜将军会想起你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杨巨源赠给李傅的作品,表达了对李傅忠诚报国精神的赞赏。诗中通过“双旌瞻白日”和“一剑许黄云”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李傅放弃官职、立志报国的决心。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最后提醒李傅不要因晚年的心境而放弃初衷,杜将军会记得他的贡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忠诚报国精神的崇高敬意。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