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校书从军

· 杨炯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 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 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 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宫:指天上的紫微、太微、天市三宫,这里象征朝廷。
  • 五戎:古代对我国西部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这里泛指军队。
  • 庙略:朝廷的谋略。
  • 飞檄:迅速传递的军令。
  • :期待。
  • 赤土:指剑柄上的红色装饰。
  • 乌号:古代良弓名。
  • 明月:指弓的装饰,如同明月般明亮。
  • 秋阴:秋日的阴云。
  • 湟中:地名,在今青海省东部。
  • 琴尊:琴与酒杯,指文人雅士的聚会。
  • 离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饯别之处。
  • 沟水:指路旁的水沟。

翻译

天命下达至三宫,星门召集五戎兵。 坐议朝廷的谋略,飞传军令待文雄。 赤土装饰的流星剑,乌号之弓如明月。 秋日阴云笼罩蜀道,杀气环绕湟中地。 风雨何时分别离,琴酒今日共欢聚。 离亭远望已难见,沟水自西向东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刘校书从军的壮阔场面和离别的深情。诗中,“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展现了朝廷的威严和军队的雄壮,而“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则通过武器的华丽描绘,突出了军人的英勇。后四句转为离别之情,以“风雨何年别”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离别的无奈,而“琴尊此日同”则强调了此刻的相聚与珍惜。结尾的“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以景结情,寓意着人生的离别与无常,沟水东西流,象征着各奔东西的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雄浑与哀婉。

杨炯

杨炯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后归葬于洛阳。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35篇诗文

杨炯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