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故事閒台阁,仙门蔼已深。
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
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
天门总枢辖,人镜辨衣簪。
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xián):通“闲”,空闲,闲暇。
- 台阁:古代指朝廷、官府。
- 仙门:指朝廷中的高级官署。
- 蔼(ǎi):和气,和蔼。
- 旧章:旧时的规章制度。
- 复道:古代指重叠的楼阁之间的通道。
- 云幌(huǎng):云状的帷幕。
- 玄律:指冬季。
- 葭灰:葭草的灰,古代用以测定节气。
- 青阳:指春天。
-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古人常用来指示季节。
- 临:到来。
- 兰心:兰花的中心,比喻高洁的心灵。
- 流痕:水流的痕迹。
- 曲岸:弯曲的河岸。
- 天门:指皇宫的门。
- 总枢辖:总管,掌管。
- 人镜:比喻明察秋毫的人。
- 辨衣簪:辨别衣冠,指辨别官员的品级。
- 南宫:指朝廷。
- 瑶华:美玉般的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 雅音:高雅的音乐。
翻译
在空闲的朝廷中,仙门和气已深。 旧时的规章在复道中窥见,云状的帷幕肃穆地遮蔽着重阴。 冬季的律法随葭灰变化,春天随着北斗星的柄到来。 年光摇曳着树色,春气环绕着兰心。 风声高窗中传来,水流的痕迹在曲岸上侵蚀。 天门总管着一切,人镜辨别着衣冠。 日暮时分,南宫静谧,美玉般的花儿振发出高雅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朝廷中的宁静与庄严,通过自然景象与宫廷生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对朝廷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幌肃重阴”、“春气绕兰心”等,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感受。结尾的“瑶华振雅音”更是以音乐之美,象征了朝廷文化的繁荣与和谐。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杨炯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后归葬于洛阳。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