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溪峡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溪峡:长江三峡之一,又名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
- 旷望:极目远望。兼:兼顾,这里指看到山川和陆地。
- 羊肠:形容山路曲折崎岖,如同羊肠一般。
- 江城:指白帝城,在今奉节县东白帝山上。镇:镇守。鱼腹:鱼腹浦,在今奉节县东。附近有诸葛亮所设八阵图遗迹。
- 乔林:高大的树林。偃(yǎn):倒下,这里形容树林高大像是倒伏在地。
- 飞水:飞溅的瀑布水流。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 惊浪:令人惊恐的大浪。
- 盘涡:回旋的水流形成的漩涡。
- 汉氏:指汉朝。云季:末世,末年 。
- 逐鹿:比喻争夺天下。
- 龙伏:比喻隐居待时的贤才。这里可能指刘备曾在襄阳访求贤才。
- 常山:今河北正定,这里指刘备曾在常山郡结识赵云。集军旅:召集军队。
- 永安:今重庆奉节,刘备曾在此筑永安城。版筑:用夹板相夹,填土夯实为墙,这里指筑城。
- 池台:池苑楼台,这里代指宫殿建筑。倾:倒塌。
- 邦家:国家。遽(jù):迅速,突然。沦覆:灭亡,覆灭。
- 庸才:指刘禅,刘备之子,蜀汉后主,被认为才能平庸。
- 忠佐:忠诚的辅佐大臣,这里指诸葛亮等。
- 设险:利用险要地势设防。
- 贾生哭:西汉贾谊曾因时事而痛哭流涕上书皇上。这里借指国家陷入危机令人悲叹。
翻译
广溪峡位居三峡之首,极目眺望能将山川陆地尽收眼底。山路蜿蜒曲折好似羊肠,江城白帝城镇守着鱼腹浦。高大的树林像是百丈倒伏,飞溅的瀑布有千寻之长。令人惊恐的大浪仿佛要冲回高天,回旋的深涡在深谷中转动。汉朝末年,天下英雄像在中原追逐猎物般争夺天下。世间有不少英雄,而襄阳曾有隐居待时的贤才。刘备在常山召集军队,在永安修筑城池。然而昔日的宫殿楼台如今忽然已经倒塌,国家也迅速灭亡覆灭。像刘禅这样才能平庸的人,却将忠诚的辅佐大臣视为心腹。若是能好好利用险要地势设防或许国家尚可保存,也不至于有贾谊那样痛哭流涕的悲叹之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溪峡壮丽险峻的自然风光,如“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几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峡中大树、瀑布、巨浪、漩涡等惊心动魄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诗歌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历史变迁,“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等句,追述汉朝末年天下纷争的历史,感慨蜀汉的兴衰。诗人通过对刘禅这类庸主致使国家灭亡的描述,“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将写景与咏史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在展现自然雄浑之美的同时,蕴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深沉感慨,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杨炯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后归葬于洛阳。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