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捣衣

· 杨凝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砧杵(zhēn chǔ):古代用于捣衣的工具,砧是平石,杵是棒槌。
  • 裁缝:指制作衣物。
  • 声微渐湿露:声音微弱,似乎被露水所湿润。
  • 响细未经霜:声音细小,未经过霜冻的寒冷。
  • 兰牖(lán yǒu):指窗户,这里形容窗户雅致。
  • 风帘:挡风的帘子。
  • 云中望何处:在云中眺望,不知望向何方。

翻译

在秋夜中听到砧杵的声音,那是裁缝在为远方的亲人制作衣物。声音微弱,似乎被露水所湿润,响声细小,未经过霜冻的寒冷。雅致的窗户仅遮住了树木,挡风的帘子并未妨碍凉风的吹拂。站在云中,我眺望远方,不知望向何方,听到这样的声音,让人心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通过砧杵声、裁缝的动作以及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深深的思念和孤寂之情。诗中“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巧妙地利用声音的质感来表达秋夜的湿润和未至的寒冷,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结尾的“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忧愁。

杨凝

唐虢州弘农人,字懋功。杨凭弟。代宗大历十三年进士。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右司郎中。宣武节度使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圩堰,筑堤防,水患平息。时孟叔度横纵挠军治,而凝亦荒湎,晋卒,乱作。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疾卒。 ► 41篇诗文

杨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