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入关行次湘阴

· 曹松
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 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背顾:回头看。
  • 秦城:指长安,古秦地。
  • 湘东:湘水以东地区。
  • 神鸦:指乌鸦,古代认为乌鸦是神鸟。
  • 黄陵:地名,在今湖南省湘阴县北,洞庭湖畔。
  • 候雁:随季节迁徙的雁。
  • 梦泽:指洞庭湖,古代称洞庭湖为梦泽。
  • 打桨:划船。
  • 烧田:焚烧田地里的残余作物,为新一季的耕作做准备。
  • 岩栖:指隐居山林。
  • 争奈:怎奈,无奈。
  • 文闱: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至公:最公正,指科举考试的公正无私。

翻译

回头望去,长安城在何方?我带着书籍,伴我渡过湘水向东行。 神鸦在黄陵附近嘈杂地叫着,候雁斜飞,梦泽湖上空显得空旷。 划船时,天空与晴朗的水面相连,一片洁白;焚烧田地时,云彩隔着夜色,山峦映出红色。 虽然我知道随着年纪渐长,隐居山林的生活会越来越安稳,但怎奈科举考试的公正无私,我仍需前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曹松在入关途中,经过湘阴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背顾秦城”、“图书作伴”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怀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诗中“神鸦乱噪”、“候雁斜沈”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旅途的苍凉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又无奈于科举考试的压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沉思考。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