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即事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 照眠夜后多因月,扫地春来祗藉风。 几处红旗驱战士,一园青草伴衰翁。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生计:生活的方式或手段。
  • 三尺僮:指年幼的仆人。
  • 墙东:指隐居的地方。
  • 照眠:指月光照在睡眠的地方。
  • 扫地:打扫地面。
  • 祗藉风:只依靠风来打扫。
  • 红旗:象征战争或战斗。
  • 衰翁:年老衰弱的人。
  • 子房:指张良,汉代著名谋士。
  • 孔明: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 指踪:指引方向或提供线索。

翻译

我的生活依靠着一个年幼的仆人,模仿那些贤者隐居在墙东。夜晚多因月光而照眠,春天来时,扫地只依靠风。几处红旗驱使着战士,一园青草陪伴着衰弱的老人。张良和诸葛亮都已仙逝,还有谁能指引方向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费冠卿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年轻与衰老,表达了对过去伟大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中“照眠夜后多因月,扫地春来祗藉风”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简朴,而结尾的“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则透露出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和对前人智慧的渴望。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费冠卿

唐池州青阳人,字子军。登宪宗元和二年第。母卒,既归而葬,以为“干禄养亲耳,得禄而亲丧,何以禄为”,遂隐池州九华山十五年。穆宗长庆中,殿院李行修举其孝节,拜右拾遗,冠卿不应命,时人高之。有集。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