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 寒山
少年何所愁,愁见鬓毛白。 白更何所愁,愁见日逼迫。 移向东岱居,配守北邙宅。 何忍出此言,此言伤老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鬓毛白:头发变白,指年纪大了。
  • 日逼迫:时间紧迫,岁月催人老。
  • 东岱:古代泰山的别称,这里可能指代长寿或归隐之地。
  • 北邙:即北邙山,古代洛阳附近的一座著名墓地,象征死亡。
  • 老客:指诗人自己,自谦或自伤年老。

翻译

少年时代无忧无虑,却忧虑着青春逝去,看见自己的鬓发逐渐变白。白发滋生,又增添了新的忧虑,那就是日益逼近的时光和衰老的压力。考虑着搬到东岱这样的地方居住,或许能安享晚年,但又怎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这话语深深刺痛了一个老者的心。

赏析

这首诗以寒山的口吻,表达了人生由少及老的无奈与感慨。寒山以少年的无忧反衬出随着岁月流逝,看到白发渐生的忧愁,反映出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他设想的“移向东岱”寓言了对长生不老或平静生活的向往,然而“此言伤老客”的自责又揭示出他对衰老的敏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简洁而深沉,充满了对生命流逝的哀婉之情。

寒山

寒山

寒山,字、号均不详,唐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312篇诗文